乡村文化市场网

欢迎访问乡村文化市场网

乡村文化市场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休闲文化

【第三批全国村级“文明乡风建设”典型案例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五架车村:党建引领振兴路 文明乡风扑面来

时间:2023-04-27 来源:  作者:佚名

  五架车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北,全村共有176户、680人,其中党员16人。

  一、传承红色基因,创建实干忠诚模范新村

  通过开展党员挂牌亮身份行动,推行“一句话承诺”,让党员“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家训”,凝聚红色力量。建立村民理事会,广泛征求党员对于村居环卫、乡村治理、乡村振兴等村级事务的意见建议。在人居环境改善、产业发展、疫情防控等工作中,五架车村的党员冲锋在前,带动群众干,涌现出担当先锋、服务先锋、产业先锋等不同类型优秀党员。打造五架车村乡村振兴先锋联盟工作站,汇集党员先锋、巾帼模范、青年代表、致富能人等各领域人才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
  二、小故事大道理,打造诚信文明和谐新村

一是传播“赵德新诚信葡萄”故事,让诚信蔚然成风。村民赵德新种植葡萄二十余年来,坚持诚信经营,不用激素保花保果,不用膨大剂催果,宁愿少点葡萄产量,也要保证卖给客户无公害、好品质的葡萄。深入挖掘“赵德新诚信葡萄”等本土诚信文化资源,组建理论宣讲、文化服务、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,围绕“讲诚信,促发展”主题,深入乡村角落、田间地头宣讲,用“小故事”讲“大道理”;精心打造诚信园、诚信墙,将诚信之风融入乡村日常生活,通过寓教于景,引导村民诚实守信、尊老爱幼、互帮互助。二是完善“一约四会”,树立文明新风尚。持续深化“一约四会”制度,不断完善村规民约,自发成立红白理事会、禁毒禁赌协会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,建立健全工作章程,制定红白喜事的办理流程、标准要求,规范铺张浪费、虚荣攀比等不良做法,倡导节俭养德,破除陈规陋习,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有效扭转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习气,杜绝了“黄赌毒”现象。持续推行“四议两公开”,群众主动参与村民自治,有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。三是开展先进典型评选,构建和谐文明幸福家庭。充分发掘身边典型,组织开展“三好一户”“人居环境改善先进户”“最美庭院”“最美家庭”等常态化评选活动,发掘推广好典型、好经验、好做法,评选“好婆婆”6位,“好媳妇”5位,“好邻居”4户,“十星级文明户”4户,“人居环境改善先进户”6户,引导形成孝老爱亲、重义守信、勤俭持礼的良好风尚。

  三、创新“3+模式”,创建生态宜居美丽新村

一是专班分区划片,改善人居环境。将全村分为A、B、C、D四个区域,落实工作专班,及时召开“群众代表夜谈会+专班工作日例会+施工进展协调会”,干群携手共建乡村振兴精品村。共拆除旧房105处,清理乱搭乱建230处,完成房屋立面改造165座,打造“三微”小景点85个,结合“土地增减挂”整理土地32亩,建设绿道、步道4500余米,新增绿化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。建设污水处理站一座,铺设污水管网6850米,日处理量60吨,实现了村内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和处理。二是党员设岗定责,营造整治氛围。通过“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子”,组建“党员志愿拆帮队”,在“三清三拆”中率先把自家危旧房拆除,现身说法挨家挨户走访,一家一家落实,打造美丽乡村“新名片”。先后召开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会议50余次,党员入户宣传教育200余次,发放倡议书500余份,签订“门前三包”责任书176份。村庄“颜值”和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。三是群众主动参与,促进成效巩固。村、组、户“三级”联动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,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、规范化;建立长效保洁机制,采取“支部带头+村(组)配合+村民配合”方式,每名党员干部联系3—5户,点对点督导、帮助农户搞好家庭卫生,坚持每天“三清扫、常处理”,做到垃圾杂物“日清零”,营造干净、整洁、宜居生活环境。


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| 本网概况 | 联系我们 | 会员服务 | 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 | 投稿服务 |